作者:佚名 點擊量:1028 更新時間:2022-07-04
良肢位的擺放
平臥位時:肩關節(jié)屈45°,外展60°,無內外旋;肘關節(jié)伸展位;腕關節(jié)背伸位,手心向上;手指及各關節(jié)稍屈曲,可受握軟毛巾等,注意保持拇指的對指中間位;髖關節(jié)伸直,防止內外旋;關節(jié)屈曲20-30°(約一拳高),墊以軟毛巾或軟枕;踝關節(jié)于中間位,擺放時順手托起足跟,防足下垂,不掖被或床尾雙足部堆放物品壓下雙足,足
底墊軟枕。
健側臥位時:健手屈曲外展,健肢屈曲,背部墊軟枕,患手置于胸前并墊軟枕,手心向下肘關節(jié)、腕關節(jié)伸直位;患肢置于軟枕上,伸直或關節(jié)屈曲20-30°。
患側臥位時:背部墊軟枕,60-80°傾斜為佳,不可過度側臥,以免引起窒息;患手可置屈曲90°位于枕邊,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;健肢屈曲,患肢呈邁步或屈曲狀,雙下肢間墊軟枕,以免壓迫患肢,影響血循環(huán)。
被動運動:病人病情平穩(wěn)后,除注意良肢擺放,無論神志清楚還是昏迷,都應早期開展被動運動。
肩關節(jié)屈、伸、外展、內旋、外旋等,以病人耐受性為度,昏迷病人最大可達功能位,不能用力過度,幅度由小到大,共2-3分鐘,防脫臼。
肘關節(jié)屈伸、內旋、外旋等,用力適宜,頻率不可過快,共2-3分鐘。
腕關節(jié)背屈、背伸、環(huán)繞等。各方位活動3-4次,不可過分用力,以免骨折。
手指各關節(jié)的屈伸活動、拇指外展、環(huán)繞及其余4指的對指,每次活動時間5分鐘左右。
髖關節(jié)外展位、內收位、內外旋位,以病人忍耐為度,昏迷病人外展15-30°,內收、內旋、外旋均為5°左右,不可用力過猛,速度適當,共2-3分鐘,各方位活動2-3次為宜。
膝關節(jié)外展位、內旋、外旋等,以病人忍耐為度,共2-3分鐘。
踝關節(jié)跖屈、跖伸、環(huán)繞位等,共3分鐘,不可用力過大,防止扭傷。
趾關節(jié)各趾的屈、伸及環(huán)繞活動,共4-5分鐘。
被動運動每日可進行2-3次,并按摩足心、手心、合谷穴、曲池穴等,幫助病人按摩全身肌肉,防止肌肉萎縮。
主動運動:當病人神志清楚,生命體征平穩(wěn)后,即可開展床上主動訓練,以利肢體功能恢復。
BOBARTH握手:助病人將患手五指分開,健手拇指壓在患側拇指下面,余下4指對應交叉,并盡量向前伸展肘關節(jié),以堅持健手帶動患手上舉,在30°、60°、90°、120°時,可視病人病情要求病人5-15分鐘左右,要求病人手不要晃動,不要憋氣或過度用力。
橋式運動:囑病人平臥,雙手平放于身體兩側,雙足抵于床邊,助手壓住病人雙膝關節(jié),盡量使臀部抬離床面,并保持不搖晃,兩膝關節(jié)盡量靠攏。做此動作時,抬高高度以病人最大能力為限,囑病人保持平靜呼吸,時間從5秒開始,漸至1-2分鐘,每日2-3次,每次5下,這對腰背肌、臂肌、股四頭肌均有鍛煉意義,有助于防止甩髖、拖步等不良步態(tài)。
3.床上移行:教會病人健手為著力點,健肢為支點在床上進行上下移行。健手握緊床欄,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,如橋式運動狀,臂部抬離床面時順勢往上或往下移動,即可自行完成床上移動。若健手力量達5級,可教病人以手抓住床邊護欄,健足插入患肢膝關節(jié)下翻身。
上一篇
下一篇